中国剧协五年成就资源库 

中国戏曲精彩亮相国际剧协大会

7月16日至22日在西班牙塞哥维亚市召开的国际戏剧协会第35届世界代表大会上,中国剧协除派出戏剧家代表团参会外,还选派了徽剧《惊魂记》、桂剧《打棍出箱》等参加展演,参会总人数近60人,充分彰显了中国戏剧的硬实力,展现了中国戏剧国际化的新风貌。除了2011年第33届国际剧协世界代表大会在中国厦门召开,此次是历届国际剧协大会中中国元素最多的一次。   国际剧协世界代表大会每两年至三年召开一次,本届大会主题为“动起来,让表演艺术改变世界!”,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和戏剧家与会。   作为一次艺术交流的盛会,本届大会期间,各种展览、工作坊、讲座、主题研讨会、圆桌会议等内容丰富。为了向国际戏剧界广泛宣传中国的戏曲艺术,中国剧协特邀“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柳萍、龙红、刘京以及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举办了以“戏曲——中国的表演艺术”为主题的工作坊。国际剧协对此工作坊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大会的主会场作为工作坊的场地。因此,虽然还有其它7个工作坊同期进行,中国剧协组织的戏曲工作坊仍然吸引了百余位各国戏剧工作者前来观摩学习。   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季国平首先向听众全面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样式和特色,以及作为外国观众应该如何来欣赏中国戏曲。随后,宁夏京剧院院长刘京、宁夏文化厅副厅长柳萍、江西省文联专职副主席龙红等“梅花奖”演员先后登台献艺,她们用轻盈优雅的身段、飘舞灵动的水袖、高亢甜美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情,极富感染力地向观众展示了京剧、秦腔、采茶戏等地方剧种独特的表演技法。她们所展示的“四功五法”折服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使他们如痴如醉。在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艺术“唱”“念”“做”的独特魅力后,龙倩又结合广西戏剧院带来的《三岔口》和《打棍出箱》两台观赏性极强的武打戏,向观众介绍中国戏曲艺术中武打、杂技方面的技巧和绝活儿。最后,龙倩清唱一曲《刘三姐》,将代表吉祥如意的绣球抛给观众,结束了整场工作坊活动。许多外宾都纷纷表示祝贺,称戏曲工作坊非常精彩,中国的戏曲艺术技艺精湛,是世界表演艺术的瑰宝。   徽剧《惊魂记》是中国剧协近来着力打造的一台极具国际交流价值的演出。这台根据莎士比亚名著《麦克白》改编的剧目,虽然人物和历史背景都已经中国本土化,但丝毫不影响外国观众欣赏。这也是该戏继在英国、保加利亚、马其顿等国成功上演后,代表中国戏曲亮相国际舞台的又一场高规格演出,也是本届大会邀请的少数几台国际展演剧目之一。   本届大会对《惊魂记》非常重视,分配其在主会场的剧场演出。当天许多观众在观摩了中国戏曲工作坊之后,对中国戏曲艺术更加倾心痴迷,因此,当天晚上《惊魂记》的演出,更使得观众们趋之若鹜,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惊魂记》以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样式演绎世界名剧,惊艳四座,演出过程中叫好声不绝于耳,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看得许多嘉宾热泪盈眶。国际剧协原主席贝尔哈兹在观看《惊魂记》后说,这是他一生所追求而不得的完美艺术。他表示,全剧高潮迭至,精彩绝伦,演员用出神入化的表演,把观众深深吸引,内心感情外化得恰到好处,是视听的绝美享受。   中国剧协从1981年正式加入国际剧协以来,派团参加了以往历届国际剧协世界代表大会。与往届仅派两至三人的小型代表团不同,此次派出了以季国平为团长的六人代表团,在大会期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艺术交流和业务拓展。经过大会竞选,季国平再度当选为新一届国际剧协执委会委员,并连任国际剧协副主席。   据悉,为了保护和传承日渐消亡的传统戏剧,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剧协于去年3月在广州举办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时,召开了“亚洲传统戏剧论坛”。在得到与会者的广泛支持后,由中国剧协牵头,在国际剧协倡导成立一个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国际传统戏剧论坛”。该提案于2016年12月在西班牙召开的国际剧协执委会会议上得到通过。今年6月,中国剧协利用在银川举办第15届中国戏剧节之机,召开了“国际传统戏剧论坛”首次会议。此次会议吸引了一众国际传统戏剧专家、学者参与,撰写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此外,中国剧协还联络亚太国家,召开了两次国际剧协亚太地区会议,并定期出版亚太地区戏剧新闻通讯。   此次会议期间,中方分别主持了“国际传统戏剧论坛”工作会议及“国际剧协亚太地区会议”。国际传统戏剧论坛会议通过决议,将在未来的工作中,首先对国际传统戏剧资源进行普查,收集整理并编纂出版《世界传统戏剧名录》,以期对目前现存的世界传统戏剧剧种有一个总括的了解。会议还通过决定,论坛的首届国际传统戏剧节将于2018年2月在斯里兰卡举办。   13个国家的27名代表参加的国际剧协亚太地区会议上,决定中国中心继续成为亚太地区秘书处。会议决定了今后的工作重点,要加强亚太地区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剧目的翻译工作,要探索联合演出的可能性,要探索设立亚太地区青年戏剧工作者大奖的可能性,要建立一个亚太地区的网站,要继续定期出版亚太地区戏剧通讯。会议确定,下一次会议将于伊朗的法加尔戏剧节期间召开。

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广州开幕

5月8日晚,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于广州南部战区礼堂开幕。这是继2015年后,梅花奖竞演再次在花城举办。在接下来的12天内, 16名表演艺术家将为观众献上精彩表演,最后将决出15名梅花奖获奖演员。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一评,旨在表彰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看来,这些获奖演员均是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本届梅花奖是全国文艺评奖改革后第一次评选,获奖名额由原来的30名压缩到15名。除了汇聚最活跃最有潜力的中青年演员,评委也全部年轻化。他们都是一线知名艺术家,曾经获得过梅花奖甚至二度梅。   本届梅花奖的最大看头是创新,这从广州粤剧院选送的苏春梅身上可见一斑。作为粤剧大师红线女亲传弟子,苏春梅为观众演绎的是经典名剧《搜书院》,讲述镇台婢女翠莲的一段故事。该剧曾经由马师曾、红线女主演并搬上银幕,周恩来总理正是看完此剧后,把粤剧誉为“南国红豆”。   这样的经典剧目如何令观众耳目一新?首先是行当的变动。以前的《搜书院》红线女都是以青衣的行当来演翠莲,而这次导演决定用可爱娇俏的小旦去演绎。为此,剧团请来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梅花奖得主黎骏声为苏春梅搭戏。“就是要用三朵梅花来为春梅配戏。”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介绍。苏春梅还在演出里加入了水袖功、跪步、踢袍等,丰富表演手段。“我40多岁的人练习十几岁孩子的功夫,觉得很新鲜,排练中摔伤了腰,最后呈现出来的是我能演绎的极限。”苏春梅说。   此外,剧目的结构和思想也进行了调整。苏春梅说:“以前的翠莲是比较被动的,而新演绎的翠莲能够很主动地去争取自己的幸福。”京剧麒派艺术传人周公谨观后评价:“它不失传统,既保留了马、红的艺术特色,又有新的突破。”   作为再次承办梅花奖的花城广州,浓厚的戏剧氛围、设施齐全的剧场、周到的文化赛事服务,将为所有精彩演出“保驾护航”。广州市副市长王东表示,2015年5月,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广州城市文化影响力,市民的艺术欣赏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为更好落实文化惠民,主办方确定了竞演观摩门票为50元一张,闭幕式则分为每张100元和150元两种。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表示,希望能借助梅花奖,将广州打造成中国的“戏剧之都”。

中国剧协举办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展演

“女孩展示的是柔美的戏曲程式,男孩展示的是阳刚的戏曲基本功,既是集体节目,又分开了行当。”第21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集体节目展演中,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的两个节目宫扇表演《浓妆淡抹总相宜》、髯口表演《粉墨少年》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孩子们的辅导团队负责人、张家港市锡剧团团长董红介绍了节目的构思。   “为孩子编排戏曲集体节目,整体感很重要。不仅要教孩子以戏曲形式表现情节、刻画人物,还要将戏曲的文化内涵、故事的精神营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孩子们还不具备很完整的艺术表达能力,集体节目要教他们团结协作,舞台是一个整体,不是以个人为中心,他们需要相互学习提高,这就是戏曲艺术的‘一棵菜精神’。”董红说。   更多孩子步入戏曲之门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是中国剧协自1996年起主办的一项少儿戏曲活动。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介绍,2016年以前,小梅花荟萃以个人节目为主,每届有百余名小选手参加展演,21年来开出“小梅花”两三千朵。“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一个家庭,他们的父母、祖父母、亲戚都会对戏曲艺术有所关注。”周光说,以此计算,每年参加选拔的有数百人,21年覆盖人数可达上万人。“有的‘小梅花’走上了专业道路,在各级院团担任主演。第一届‘小梅花’吴非凡,2015年更是获得第27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成长为‘大梅花’。更重要的是,‘小梅花荟萃’培养了戏曲观众,一个孩子学习戏曲两三年,就会对这门艺术有感情,以后就能主动走进剧场看戏。”   经过个人节目的经验积累,“小梅花荟萃”去年创设了集体节目。周光介绍,集体节目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乃至一个学校都有积极性,从而引领更多小朋友步入戏曲艺术之门。   “个人节目都是孩子演传统戏,以此来衡量孩子的表演水平、老师的教学程度,然而传统戏真正适合孩子演的却比较少。”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大型活动部主任薛金岭介绍,个人节目一场展演往往会看到“3个卖水的”“4个杀惜的”,集体节目几乎没有重复,“一个节目一个风格,这次展演中有两个《智斗》,也是各有各的创意和特长”。   原创类集体节目有新意   “题材特别丰富,类型特别丰富”,是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授乔慧斌对集体节目的印象。传承类如锡剧《小过关》,编排类如评剧《成兆才·青灯照白头》,原创类如越剧《越韵古诗·梅兰竹菊》,创新类如宫扇、髯口表演,联唱类如京剧《国粹飘香》等。其中,原创类节目尤为突出。   “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艺术比如诗词、水墨画常常表现的对象。”乔慧斌说,《越韵古诗·梅兰竹菊》把中国传统艺术中一以贯之的写意精神以戏曲的形式表达出来,“越剧本身具有抒情性,擅长诗意的表达,这个节目选了四首古诗,每首古诗是一种植物的代表作品,以越剧的不同流派来演唱,梅兰竹菊的气质与流派的艺术风格相对应,文学、戏曲、音乐、舞蹈都渗透在形式中,充分发挥了戏曲这种综合性艺术的功能,陶冶情操、感化心灵。”乔慧斌表示,这样的节目值得各个剧种尝试。   “《小马过河》《司马光砸缸》《莲石湖传说》作为原创课本剧,由孩子们扮演课本中的人物、动物,既学习了课文,又走近了戏曲艺术。”周光说。京剧《小马过河》中,小动物的服饰设计得鲜活生动,获得一致称赞。京剧表演艺术家石宏图表示,这样的集体节目更能释放孩子的天性、更符合孩子的趣味,是一板一眼的唱念做打、模仿传统唱段不能实现的。“课文学过了也许会忘记,但是他们自己演过的戏绝不会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中国戏剧》杂志副主编高扬说。   从小埋下传承创新的种子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戏曲。谈情说爱的戏不合适,大喜大悲的戏不合适,为他们创作的作品,他们会喜欢,能真正参与其中。”薛金岭说,在参与集体节目的过程中,孩子对舞台艺术如何创作、排演有所了解,感受到舞台的魅力,对创作思维也有启发。   第21届“小梅花荟萃”展演了31个集体节目,与去年相比,已有新的探索。“不只求参与人多,还求编排精当。”薛金岭介绍,《越韵古诗·梅兰竹菊》去年展演的样式是几十人大合唱,今年改为4人分别演唱,数十人手持一支翎子伴舞,戏剧性、舞蹈性都有所体现。对于几组人齐唱同一折戏,或几个人同演一个角色的节目,专家表示,这些样式尚未脱离个人节目的框架,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编排和调度,还有待继续探索。   “通过唱念做打,培养孩子们的戏曲情结,从小埋下种子,他们以后就会对戏曲情有独钟。”乔慧斌说,用戏曲的方式讲故事,传艺、传神、传德,滋养孩子们的情操、情怀、审美,应是集体节目的重要功能,“孩子们演节目的时候,可能还不理解什么是传承、什么是创新,但这种把课本、诗词,情感、语言呈现为戏曲样式的记忆,会根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未来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传承、创新、创造”。

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走进三沙市

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近日来到我国位置最南、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三沙市,在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的西沙海军礼堂,为驻岛官兵献上了“情系蓝海 梅香三沙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慰问演出。这也是梅花奖艺术团第150场“送欢乐下基层”演出。   演出中,三次获得“梅花奖”的艺术家裴艳玲、顾芗,两次获得“梅花奖”的艺术家濮存昕、欧凯明、王平,“梅花奖”获得者龙红、崔玉梅、杜欢、符传杰、于兰、陈小朵、何云、张克勤、张馨月、凌珂、陈素珍、韩延文献上了粤歌《梅花梦》、独唱《强军战歌》、琼剧《海瑞》、京剧《杜鹃山》、歌剧《卡门》、黄梅戏《女驸马》、小品《破镜重圆》、京剧《沙家浜》、琼剧《三看御妹》、粤剧《斩经堂》、京剧《智取威虎山》、独唱《那就是我》等节目和剧目选段。   “变化很大。”濮存昕回忆起十几年前,他和国家男篮的退役队员受部队邀请,来到永兴岛打篮球比赛的情景,“他们打得很好,我们输得一塌糊涂”。濮存昕还记得,当时屋舍比较简陋,他们不敢喝水,因为淡水珍贵,怕给当地增加负担。“三沙市设立的这几年,国家的力量体现出来了,了不起。”濮存昕说,“为三沙市军民演出,大家都很激动,有的演员为了这次行程,早早空出时间,还有一些演员带病演出。相聚短暂,但是大家借着这个机会,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站在祖国最南端的舞台上,的确有一番不同的体验,濮存昕说:“所有的生命瞬间都是我们的经历决定的,作为演员,更是必须走南闯北,行万里路。来到这里,我看到了海水的蓝真的就是军装上的那种颜色。这里不仅仅是边防地区,还是我们的家园一角,这里发展起来,城市设施完善、生活进入常态,能更好地维护我们国家的权益,我们还要再来为这里的军民演出。”   在居住着200多位渔民的赵述岛,七连屿工委楼前小广场上,张馨月、何云、凌珂、符传杰、张克勤、崔玉梅、欧凯明表演了《红灯记》《天仙配》《张文秀》等剧目选段和《荔枝颂》《中国梦》等节目。数十位渔民朋友看得十分认真,风吹日晒在他们脸上留下皱纹,皱纹里堆满了笑容。   三沙市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许文告诉记者,这些渔民平时打渔很辛苦,在保卫祖国海疆的事业中也有着不小的贡献。他们没有多少时间享受文化娱乐生活,出海常与广播为伴,几乎没接触过戏曲,普通话也说不好。三沙市设立以后,他们不仅打渔,也参与岛上建设,生活条件改善了,在家可以看电视上网,有了社区图书馆,没事时也跳跳广场舞。永兴岛上还有电影院,能看《战狼2》《敦刻尔克》。像这样的慰问演出,渔民朋友无论听得懂听不懂,都很高兴。   “他们的内心很安宁,没有浮躁。”凌珂从渔民朋友身上获得了许多感悟。他说,“艺术工作者应该适时让自己安静下来,花整块的时间,解决自己的艺术修为问题,琐碎嘈杂容易伤害到艺术工作者对世界的敏锐感知,这种能力一旦变钝,艺术生命就死去了。”凌珂表示,艺术工作者要像那些渔民朋友一样,甘于忍受孤独,“演员想站在舞台上,就得比普通人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因为艺术是一种修行。”   在石岛,驻岛官兵在西沙老龙头石刻旁的草地上围坐,其中还有一队俏丽的女兵。石刻之下是大海,艺术家吹着海风、伴着海潮露天演出,衣妆虽简朴,表演却一丝不苟。濮存昕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郭小川的诗篇《祝酒歌》,陈小朵的《一杯美酒》、王平的《今日痛饮庆功酒》、龙红的《映山红》向官兵们送上祝愿,杜欢的《强军战歌》引得大家齐声相和。梅花奖艺术团还向官兵们赠送了书籍和戏曲光碟。这些驻岛官兵来自五湖四海,乡音勾起了乡思,演出结束后,演员走进队伍中,与官兵们合影留念。   一位驻岛官兵告诉记者,他已驻岛4年,家住北方,每年有2个月的探亲假,从前的战友们都说离家近点有归属感,他这个兵却当到了离家最远的地方,恋爱5年,有3年不能和女友相守。但他表示,在心态上、生活上、工作上都适应了这里,愿意在这里驻守下去。谈到部队的文化生活,他介绍说,十年前,各个小岛上开始有手机信号,如今移动通信、上网很方便,电视能收到100多套节目,部队有自己的电视台,永兴岛上有图书馆、书画室、网吧。三沙市设立以前,部队有文艺骨干队伍,逢年过节有晚会演出,设立以后,依托三沙市政府的力量实现了军民融合发展。“更艰苦的还是那些驻守小岛的官兵们,我知道的最久的已经在小岛上驻守了18年,岛上环境相对封闭,别的岛上有人去,他们都会觉得很亲切。”   “我遇到了两个小老乡,一个是南京的,一个是南通的,一个驻守了十几年,一个是一年的新兵。”顾芗眼含热泪说,“拉他们手的时候,我的心揪着,觉得这些孩子不容易。这里没有什么灯红酒绿,气候也不是很快就能适应,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定、人民的安全,把青春都献给了这里,尽管我和他们刚刚见面,彼此都不熟识,但谁家没有孩子,想到他们,想到他们的父母,我除了佩服,还要致敬!”   于兰原本准备了一曲《梨花颂》,见到官兵们,先唱了一首《穆桂英挂帅》,为了把那句“一人能敌百万兵”唱给他们听。“看着一张张脸,他们的年龄都不大,有一些还是独生子女,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在这里坚守,同样作为一个兵,我心疼他们,也觉得为他们演出是我的责任。”于兰说,“我看到有的战士眼睛里闪现出激动、深受感染,我的演出能换来与他们心灵的沟通,给他们打打气,做到这些,我很满足。”

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在银川举行

6月18日至7月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银川市人民政府、吴忠市人民政府、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在宁夏银川举行。27台参演剧目在戏剧节上与广大观众见面,这是中国戏剧节首次在银川举办。据了解,本届戏剧节演出剧目名角名家荟萃,新秀辈出,既有原汁原味的传统剧目,也有重新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虽然形式有异,但各剧目均关注时代主题,反映现代生活,追求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华审美”。   本届戏剧节期间共举办了8场点评会。针对参演的27台剧目,戏剧界专家与院团深入交流,从剧本叙事、演员表演、灯光舞美等多方面逐一点评,既有对传承经典的肯定,亦对创新不足之处展开探讨。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在闭幕致辞中说,戏剧节期间举办了国际传统戏剧论坛首届会议,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中外戏剧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经验,对增强文化自强和自信起到了积极作用。闭幕式上还举行了交接旗仪式。宁夏将中国戏剧节会旗转交到了第16届中国戏剧节承办地福州市代表手中。   中国戏剧节自1988年创办至今,已成为展示我国戏剧事业成果的艺术盛会。

五年成就资源库

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11月3日至12日,由中国文联、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剧协、上海文联等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上海举办,本届校园戏剧节以“中国梦·青春梦”为主题,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的33所高校的23台大戏和两台短剧专场参加演出,涵盖了话剧、戏曲、音乐剧、小戏小品等多种戏剧形式,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校园戏剧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14届中国戏剧节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和苏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14届中国戏剧节经过18天的精彩呈现,11日晚在江苏苏州落下帷幕。本届戏剧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9台优秀剧目,涵盖了昆剧、京剧、豫剧、黄梅戏、锡剧以及话剧、歌剧、歌舞剧、音乐剧等20多个剧种及戏剧样式。

中国剧协举办首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

5月23至26日,中国剧协首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在福建泉州开班。参加研讨班的上海剧协负责人沈伟民、江西剧协负责人龙红的感言,道出了许多学员的心声。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在开班式上作了题为《明确创作导向 提升精神境界》的专题讲座,从艺术创作与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创作的人民性、艺术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艺术创作者的心态、艺术创作者的学习提升5个方面,结合当代现实和戏剧发展现状,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读。他鼓励学员观时事、明方向,立人品、谈学养,拓视野、提格局,静学深思、理论联系实际,上好此次研讨班。

世界戏剧日系列活动

在3·27世界戏剧日之际,3月26日至29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国际剧协、中国剧协、广州市文广新局主办的世界戏剧日系列活动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俄罗斯、意大利、瑞士、希腊、亚美尼亚、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蒙古国、尼泊尔、新加坡、塞浦路斯、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家的戏剧人参加活动。

第1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

8月9日,由中国剧协、江苏省文化厅、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1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在泰州拉开帷幕,这也是该活动第二次亮相泰州。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慰问演出走进内蒙古

8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哈撒儿文化广场早早摆好了千人观众席,迎接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带来的“送欢乐下基层”走进四子王旗慰问演出。

中国剧协全国青年戏曲音乐家研修班

10月18日,由中国剧协、上海戏剧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剧协全国青年戏曲音乐家研修班开班。研修班从全国范围内择优录取64位学员,覆盖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30个省区市、53家剧院(团),涉及近40个剧种。研修班由中国剧协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担任班主任,不仅请到何占豪、叶长海、汪人元等戏曲大家现场授课,更邀请王蒙、陈晓光等知名文艺家开办讲座,课程安排打通音乐和文学等多个领域,实现对学员从作曲水平到人文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中国戏剧家延安行”文艺晚会

2012年5月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的纪念“5·23”讲话发表70周年系列活动在延安启动。8日晚,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等单位精心组织的第一场大型演出“中国戏剧家延安行”文艺晚会在延安解放剧院举行。

版权所有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