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文联五年成就资源库

五年成就资源库

沈阳市艺术惠民讲座

沈阳市艺术惠民讲座,《芒种》艺术惠民进社区——铁西区工人村街道劳模社区,《诗潮》杂志社邀请著名诗人王诚在沈阳市沈河区进行红诗创作讲座,由民间艺术家董辉老师在浑南区文化馆举办“面塑艺术”培训,2015年5月17日,市民协组织10名艺术家赴辽宁残疾人康复中心慰问采风,为残障儿童送去了欢乐。2010年6月6日,沈阳市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美术、书法培训基地揭牌仪式暨沈阳书画院、和平区“美苑讲坛”开讲仪式隆重举行。黄小森核伙沟惠民讲座。锦州惠民摄影讲座。沈阳书画院、和平区开展的“美苑讲坛”。

“艺术惠民,群星璀璨”沈阳市民才艺大赛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全面展示5年来文联系统文艺惠民成果,启动市文联承接的沈阳市民才艺大赛项目,慰问工作在第一线的企业职工,5月22日下午,沈阳市文联组织部分文艺家组成文艺志愿者服务团赴沈阳鼓风机集团举行“到人民中去——沈阳市文艺志愿者服务团赴沈鼓集团慰问采风暨‘艺术惠民,群星璀璨’沈阳市民才艺大赛启动仪式”。省文联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市文联党组成员,来自书法、美术、摄影、曲艺以及诗歌朗诵界的有关艺术家,沈鼓集团部分文艺爱好者、部分市民文艺骨干、辽沈地区的媒体记者近400人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也是沈阳市文联在第二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与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文联共同联动开展的活动。 启动仪式由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哲年主持。沈鼓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文联主席邓长辉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胡崇伟等向沈鼓集团劳动模范和先进班组代表赠送了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黄小森之前带领摄影家来到沈鼓为部分劳动模范和先进班组拍摄的精彩照片;沈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英辉介绍了由市文联承接的美术、书法、摄影、曲艺、诗歌朗诵等5项市民才艺大赛有关情况;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久成宣布“艺术惠民,群星璀璨”沈阳市民才艺大赛正式启动;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关蓉晖到创作现场观看了书画家为工人师傅创作书画作品;部分艺术家还到车间一线开展了慰问采风活动。 “艺术惠民,群星璀璨”沈阳市民才艺大赛的美术、书法、摄影、曲艺、诗歌朗诵五项赛事,是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主办,沈阳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芒种杂志社、诗潮杂志社承办。此次大赛从今年5月开始至今年年底结束,历时半年时间。参与大赛的协会及单位将根据文艺赛事情况及报名情况分阶段开展征集、评比等多种活动,力图将比赛与培训、选拔与培养相结合,通过多种展示活动推动推介市民中涌现的优秀人才,使赛事成为推动我市文艺惠民向纵深发展的新起点。 此次开展的各项才艺大赛,将本着遵循艺术规律,把握时代性、多元性、创新性原则,严格执行规程,邀请专家,层层选拔,实施阳光评审,推出新人新作,为提升广大市民文艺素质、丰富沈城人民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沈阳文艺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座谈会

为了及时宣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在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11月20日,市文联召开了“沈阳文艺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明,沈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关蓉晖,正局级巡视员王荣彦,副主席王哲年出席会议。来自12个文艺家协会的40余位文艺家代表到会,其中14位代表先后发言。会议由王哲年主持。 首先,关蓉晖书记做了言简意赅的学习动员讲话。她重点解读了十八大报告中七个理论创新热点和报告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心内容,使与会人员清晰地了解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依据、总体布局、主要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形势下,需要继续认清文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责无旁贷地承当起历史的使命与时代的责任。 在随后的座谈发言中,各位文艺家代表先后畅谈了连日来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切身体会。市作家协会主席马秋芬表示,十八大报告中的理论阐述很精辟,作为一位文艺工作者很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吕晓禾讲到,作为一位戏剧艺术工作者,只有孜孜不倦地创演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剧目,才能使个人的艺术生命永远保持长青;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马学鹏说,作为美术界老同志,深刻体会到只有在党的文艺方针、路线的正确指导下,艺术家们才能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精品力作;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陶承志谈到,党和国家对艺术创造领域给予了高度重视,艺术家们要自觉自信,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有更大的作为。 沈阳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覃钊邦,沈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平,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姚志忠,沈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生生,沈阳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姚泳全,沈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封兆才,沈阳市杂技家协会主席安宁,沈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黄净伟,沈阳市动漫艺术协会副主席赵瑞芬,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铁西区文联主席商国华也先后发言,由衷地表达了他们学习十八大报告的振奋心情与深刻体会,同时也对我市如何开展文艺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最后,唐明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表示14位艺术家代表的发言既充满对十八大的赞同,也包涵着大家对新一代领导人的拥护。接着,他回顾了从十七大到十八大以来党对文化建设工作所做出的理论阐述与重要举措,脉络清晰地谈了自己对十八大精神的深刻理解。之后,他给市文联今年工作总结了几个第一:书画展最多的一年;艺术家参与惠民活动最多的一年;艺术家走出去采风创作最多的一年;媒体宣传艺术家活动最多的一年。他在肯定文联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对文联和艺术家们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要认真组织开展十八大精神文艺宣传活动,搞好十八大宣传。前段时间文联通过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把十八大宣传工作搞得红红火火,下一步要按照市委宣传部工作安排,用十八大精神谋划好明年工作;第二,充分发挥文联的功能作用。扩展广泛的文化联系,与人民的联系。文联近两年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展,触角越来越广泛,将来还有更大联系的空间和战场;第三,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创作、我们的艺术家——包括艺术家协会的选择;第四,号召沈阳艺术界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和艺术家协会、艺术家们的努力,使沈阳尽快地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跃升,使更多的文艺作品向文艺精品跃升,使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向文艺大家跃升。他也希望市文联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借着十八大东风把各项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沈阳文艺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座谈会,既是一次初步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交流会,又是一次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动员会。市文联机关各部门、各协会主要负责同志,文联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市属各新闻单位记者也参加了座谈会。

沈阳市文联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评剧《孝庄长歌》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进行首轮公演

在省、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刻苦排练,由沈阳市文联、冯玉萍艺术工作室、沈阳市文学艺术创作中心出品,冯玉萍艺术工作室、沈阳师范大学联合演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舞美中心协助演出的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5年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5年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6年沈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大型历史评剧《孝庄长歌》,于7月12日至14日在辽宁大剧院首轮公演。该剧自演出以来,便受到社会各界及评剧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孝庄长歌》是一部以重塑历史人物形象为主旨的新编历史剧。在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经历三年多精心筹划,专家五次研讨剧本、九易其稿,多名专家打磨,成功入选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此举也为传承地方戏曲艺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该剧是自冯玉萍工作室成立以来首部创排的评剧大戏,同时也是继冯玉萍领衔主演的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之后 打造的又一部极具民族性、地域性、女性特色文化的评剧新作。为了排演好这部大戏,沈阳市文联暨冯玉萍艺术工作室特邀了国家著名一级编剧陈国峰,国家著名一级导演、博士查明哲,国家著名一级作曲徐占海,国家著名一级舞美设计师王纪厚,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汪又绚等专家组建了全国一流主创团队,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中国剧协副主席冯玉萍领衔主演,辽沈优秀评剧艺术家参加演出,并将该剧植入沈阳师范大学,开创了戏曲传承与艺术教育优质嫁接的新平台,在体制、机制、平台上,探索出了一条剧目创作生产新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观看演出之后认为,大型评剧《孝庄长歌》是一部了不起的戏,这部戏并不是仅仅满足观众们的视听感官,更给予人们精神上的美感和思想上的启示。这是一部认真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集哲学性、历史性、文学性于一体的艺术经典之作。 演出现场,恢宏的舞台布景、精美的演出服饰、多元的音乐元素与冯玉萍高超的演唱技巧、精准的情感把握交织在一起,将孝庄这位牺牲小我为大我、懂民本、重社稷、有血肉、有人性深度的女政治家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使观众深深地陶醉在评剧艺术的氛围中。演出过程中,掌声此起彼伏。演出过后,现场观众全体起立,对演员们精湛的演绎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全国部分著名专家、戏剧名家,以及辽沈评剧爱好者、票友,观看了演出。随后,《孝庄长歌》将继续在辽沈乃至全国进行公演,使优秀剧目真正走进百姓之中。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郭运德一行来沈阳市文联调研

2016年8月18日至19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郭运德一行来到沈阳,就沈阳市数字文联建设作专题调研。 8月18日上午,郭运德一行来到沈阳市文联,详细了解文艺资源中心、盛京文学网、《芒种》和《诗潮》杂志的工作情况。郭书记边听边与大家互动交流。随后,在文联会议室,调研组听取了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关蓉晖关于沈阳数字文联建设基本情况的汇报,观看了新版沈阳文艺网的运行演示。2014年,国家着手推进实施大数据战略,适逢中国文联发布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工作方案,沈阳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在这个背景下,沈阳市文联深入调查研究,开始在数字文联建设上着力,并按照规划先行、夯实基础、形成格局、争取支持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展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沈阳市文联将进一步完善沈阳文艺门户网站的功能,完善文艺资源中心平台建设,实现文联系统的纵向贯通、横向互联,抓紧推进沈阳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建好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新媒体北方制作基地为新起点,扩大文艺工作的影响力,建立一整套高效运行和安全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的工作规律。 调研期间,郭运德书记一行还参观了熙康云医院、东北区域大数据中心、沈阳市居民信息中心和沈河区清泉社区“沈阳新社区智慧屋”等沈阳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8月19日下午,“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新媒体制作北方基地”揭牌仪式在东北大厦会议厅举行。参加揭牌仪式的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郭运德,文艺资源中心副主任冉茂金,网络信息处张杭,文艺资源中心技术部负责人赵志强;中共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东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久成;沈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关蓉晖,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英辉、潘晓宏;市文联所属协会部分骨干会员,各区县(市)文联、企(行)业文联和市文联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此次活动。 新媒体制作北方基地”,是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在全国设立的首家新媒体制作基地,旨在文联系统推广先进媒体技术,发布权威文艺资讯,储存全面文艺资源,传递前沿文艺信息。“新媒体制作北方基地”的建立,将充分发挥沈阳市文联的新媒体制作优势,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扩大文艺资源的传播渠道和宣传途径。 郭运德书记与韩东太部长一起为基地揭牌。揭牌仪式上,郭运德书记对沈阳市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格局及沈阳市文艺工作者艰苦努力的奋斗精神给予了肯定和表扬。郭书记说,沈阳市文联谋思敏锐、狠抓落实,在传统工作方面有很深的开拓,在新的领域有大胆的创新。精品文联、普惠文联、开放文联、数字文联、高效文联“五个文联”建设,抓得卓有成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媒体建设方面,见识很早、行动很快,在数字文联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信息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命的方式,信息化的突飞猛进在重新塑造着人类,我们已经从光与电、纸与笔的时代,进入了数字与网络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文联系统应该勇敢地抓住机遇、面对挑战。随着整个文化的进步、艺术门类的增多和体制外艺术家的大量增长,我们要建设“数字文联”和“智慧文联”,这不仅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需要,也是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工作领域的重要工作手段。最后,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副主任冉茂金为沈阳市文联系统干部职工做了“‘互联网+’时代的文艺生态变化和工作模式创新”的专题报告。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这个初秋的美好时节,“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新媒体制作北方基地”落户沈阳,这既是对沈阳市文联数字文联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沈阳文艺界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沈阳市文联将以此为新起点,进一步抓好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工作,为沈阳文化强市建设和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沈阳文艺名家大讲堂

2013年5月23日,沈阳市文联创办了”文艺名家大讲堂”,“沈阳文艺名家大讲堂”的举办,旨在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思想和精神境界,努力倡导高品位的文艺追求,助推我市文艺惠民成果落到实处。2015年4月19日,党中央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沈阳市文联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工作实际,整合活动资源,积极创新组织活动形式,推进活动向更广、更深度发展。“沈阳文艺名家大讲堂”已举办3场以“艺术的人民性”为主题的不同艺术门类的讲座,分别是“影视创作的人民性”、“说唱艺术的人民性”和“歌为人民唱”。 “影视创作的人民性”讲座,邀请了辽宁大学教授、本山学院副院长、一级导演邢邠。他以我市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为着眼点,重点讲述影视艺术创作中微电影的基本常识及创作规律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从剧本分析、形象重塑、镜头色彩基调等方面讲解了微电影制作过程,开拓了群众对影视创作艺术的视野,调动影视创作的积极性。“论说唱艺术创作的人民性”讲座,邀请了沈阳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曲艺作家郝赫,他从大处着眼于小品、鼓曲、快板、评书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从小处阐述评书的“悬念”、相声的“包袱”运用问题,他认为这些内容都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艺术形式与发展紧紧围绕着人民大众需求。“歌为人民唱”讲座,邀请了我国著名词作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辽宁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邬大为。他结合二战的历史背景,用生动语言为大家讲述了歌曲《喀秋莎》在战争年代产生特殊影响的故事;根据个人学习和创作经验,为在场群众讲解了《上甘岭》中《我的祖国》歌曲;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所应该具备的要素,即感情的浓度、艺术的角度以及思想的深度。他指出,我国音乐界的现状是作者、作品多,而精品少,很多作品都是应时应景却昙花一现,其主要原因是歌词没有写到群众心里去。没有生活、没有感情的艺术作品是苍白的,是不可能写到群众心里去的。一首首红歌、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在场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艺术教育和精神洗礼。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文联在确保“规定动作”切实到位的基础上,将继续积极开展富有浓郁文艺特色的“沈阳文艺名家大讲堂”,努力把教育实践活动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实效,实现工作作风与事业发展的两促进。

美丽中国行——沈阳书画院写生创作精品特展

2016年5月14日,由沈阳书画院与李可染画院共同主办的“美丽中国行——沈阳书画院写生创作精品特展”在北京李可染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出的20多位画家的180幅作品,是沈阳书画院画家走了10年写生路所创作的精品力作,是10年“美丽中国行”写生展的一次集中展示,引起美术界关注。 180幅作品有西域风情、江南水乡、北国冰雪、南国椰林,更有维吾尔族、彝族、藏族、黎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物肖像和风土人情。这些作品充满生活气息,生动、真诚,从题材到创作手法上都显现了画家们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艺术轨迹,也显现出画家们强烈的创作激情。 写生、考察、深入生活,一直是沈阳书画院的传统。 写生之路于2005年4月2日从山东青州开始,一走就是10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到之处的自然风光和火热的生活都深深打动着画家。于晨的《太行余晖》、张宝澍的《水乡人家》、巩文德的《查济远眺》、曹明的《戴首饰的臧女》、王占魁的《四川大凉山写生》、邵世鹏的 《榆林写生》、张广茂的《榆林写生》等都是写生成果的呈现,其中,姚君刚的《彝族头像写生》由36个肖像组成一幅画,表现了彝族人民善良、朴实、勤劳的品格。 10年,沈阳书画院画家行程2万余千米,画了4000多幅写生作品。沈阳书画院院长于晨说,他们是艺术拉练,每次出发前都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在写生实践中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每次写生回来都举办展览,从中发现不足,下一次写生时改进。 沈阳书画院画家写生是集体行为,每次都有15至20位画家参加,每次写生都住在老百姓家。比如,2011年10月到山西碛口写生,晚上经常断电,饮食很简单,整天吃南瓜煮面条、土豆煮面条,想解解馋,只能去镇上的小饭馆吃一顿碗秃,碗秃是一种山西汉族传统面食。2008年4月在河北赞皇县,天还冷,老百姓家没有热水,洗脸得用冰水洗,雨天潮湿,围着被在炕上,冻得起不来,没有菜吃,半个月画家们一直吃自己带的咸菜…… 于晨说,写生路上艰苦的事何止这些,但他们就这样一直走着,因为这是画家一生都要走的艺术之路。在自然面前,重新整合自己的学养,体会生命的意趣、美的情韵、发现带来的喜悦、理解带来的感动。画家的精神品质得到全面提升,也带来了表现角度、表现手段的变化,每次写生归来,都能感到作品新的变化。 于晨认为,写生是画家感受大自然非常重要的方法,缺少感受,作品就缺少生气、缺少意境。光靠模仿前人的作品是不行的,要通过自己的眼和心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比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就是写生得来的巨作。1954年,李可染、张仃和罗铭克服重重阻力,赴江南写生,由此拉开了中国新山水画变革的序幕。 10年写生行,使沈阳书画院的画家们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比如,王占魁的山水画作品乡土味更加浓郁;邵世鹏山水画的大山大水更加大气;曹明的人物画从每个人物的身上都能看到时代的特征;而巩文德的油画用笔、用色、构图,不仅借鉴传统语言,也借鉴了西方绘画语言,更具当代性,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田南竹是一位书法家,写生使她的艺术之路更宽广,她开始绘画创作,她的绘画充满文化的味道。书法家王忠海也在写生路上开始了绘画创作。 采访中,画家们回忆了10年走过的路,感到自豪。2005年沈阳书画院走上改革创新之路,在全国率先实行画家签约制。10年来,书画院为画家举办个人展览、集体展览40多次,举办全国、国际展览20多次,进行高端学术讲座30余场。其中,2008年至2012年间推出的名家名画名城系列“印象沈阳”“映象沈阳”“记忆中的沈阳”“活力新沈阳”,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沈阳的崭新面貌。2013年进军中国美术馆的“黑土地之歌——东北油画艺术邀请展”则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视野。2015年,在省委宣传部、沈阳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大工业之情怀”美术作品展。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 杨竞)

沈阳文艺界纪念手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

5月21日,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沈阳市文艺界举行“传承《讲话》精神,文艺惠及百姓”座谈会,来自文艺创作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聚集一堂,重温《讲话》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共话沈阳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美好明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出席座谈会并为沈阳市文学艺术惠民大学——“空中艺课堂”启幕,他强调,要以纪念和学习《讲话》为动力,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更加注重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努力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文艺作品,切实以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促进文化强市建设提质提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凤波主持会议,市领导初立生、王玲、赵晓川,副市级干部李松林参加会议,并向文艺家代表颁发了沈阳市文学艺术惠民大学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聘书。 一直以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认真贯彻“双百”方针,牢牢把握“三贴近”原则,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为促进广大群众共享文艺事业发展成果,为沈阳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会上,辽宁省社科院文研所原所长白长青、市作家协会主席马秋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董文、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徐甲英、铁西区文联主席商国华先后发言,他们结合各自实践,畅谈学习《讲话》精神的认识和体会,纷纷表示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出色的艺术劳动,为广大群众送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努力推动沈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曾维说,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我们党领导文艺事业的第一部经典理论文献,是开辟中国革命文艺新纪元的里程碑。70年来,《讲话》精神始终引领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的奋进征程。沈阳是工业大市,也是文化大市。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一大批享誉全国、永载史册的精品力作,涌现出一代代极富声望、群众喜爱的艺术名家,不仅让沈阳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更为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兴盛作出了历史贡献。70年后,重温《讲话》精神,我们仍然感受到历久弥新的真理光芒,对于我们不断开创文艺事业发展新局面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以纪念和学习《讲话》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文化涵养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社会文明和人的全面进步,向着文化强市目标加快迈进。 曾维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以《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民族复兴、沈阳振兴为己任,以自己的创新创造书写不负时代所托、人民所期的辉煌篇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以高尚的文艺良知和勇敢的文化担当引领文化风尚。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尽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特别是经常深入到最需要关注的人群中去,全力送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并从群众中不断汲取文艺创作的营养,促进文艺与群众更好地实现水乳交融。要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之中,保持崇高的艺术追求、真挚的艺术心灵、不懈的艺术坚守,努力奉献出叫得响、立得住、传得久的精品力作。要注重继承、注重创新,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推出更多具有东北风情、关东神韵的文艺作品,进一步彰显沈阳独特的文化印象、文化形态、文化魅力,为沈阳向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加快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曾维强调,重视文化事业、关心爱护文艺工作者,是党的优良传统。全市各级党政组织一定要更加关注文艺事业发展,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进一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资金保障、完善硬件设施、多办好事实事,努力营造有利于文艺工作者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创新举措,更好地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维权的作用,进一步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到沈阳建设文化强市的实践中来,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会前,与会领导和文艺家一起观看了“百姓健康舞”和铁西工人交响乐团展演,参观了沈阳市各级文联组织艺术惠民成果展。 来源:《沈阳日报》

第九届中国(沈阳)民间艺术品博览会

5月6日,由沈阳市文联携手省内其他城市文联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沈阳)民间艺术品博览会”在辽宁工业展览馆开幕。展会为期5天,将于5月10日结束。 来自省内11个城市的60余名民间手工艺高手,纷纷携自己的精品佳作会聚本次展会。展会期间,主办方每天都安排民间艺术家为群众进行义务培训,并免费提供学习物品,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民间手工技艺。

沈阳市文艺志愿者服务团成立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倡导奉献服务社会,积极做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12月26日下午,沈阳市文艺志愿者服务团在沈阳化工大学举行成立仪式,沈阳市委宣传部领导向文艺志愿者代表授旗,并颁发了证书。   据了解,沈阳市文联下属12个协会的会员达到数千人,经过本人申请,100余位文艺骨干被批准成为沈阳市首批文艺志愿者,今后,他们将广泛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市文学艺术惠民大学为基础,以艺术惠民“双百万”活动为载体,把“公益性、无偿性、利他性”作为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源:沈阳日报 记者:陈凤军)

沈阳、抚顺两市书画家向“雷锋班”赠送书画作品仪式

为纪念“八一”建军节,缅怀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把“艺术惠民工程”向军营延伸,7月27日,市文联和抚顺市文联共同组织两市书画家赴位于抚顺市郊的沈阳部队“雷锋生前所在团”开展慰问、采风活动。 沈阳市文联副主席王哲年,抚顺市文联主席张弘韬、副主席何长锁带领两市30余位书画家和文联工作人员走进“雷锋生前所在团”。团首长热烈迎接两市艺术家的来访,并组织艺术家参观了位于团部院内的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面对一件件实物,艺术家们再一次感受到雷锋同志身上焕发出来的共产主义精神,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怀着对雷锋同志的崇敬之情,“雷锋班”第24任班长黄帮维同志陪同艺术家们参观了“雷锋班”和“部队荣誉室”,并举行了“沈阳、抚顺书画家向‘雷锋班’赠送书画作品仪式”。沈阳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卢林、沈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恒茂代表沈阳书画家向“雷锋班”赠送了书画和扇面作品。市文联三位预备党员在党旗和雷锋像前,在机关党委书记郝玉玺同志的领誓下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同行的老党员们也重温了入党誓词。 这次慰问、采风活动虽然历时只有短暂的半天时间,但无论对于艺术家还是“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都是一段美好的记忆。部队官兵们从艺术家赠送的作品中,深刻体会到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家对子弟兵的一片深情;艺术家通过感受官兵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加深了对当代“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得到了升华,为今后把握正确创作方向,促进军营文化发展,增进军民团结,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活动结束后,两市艺术家在雷锋像前合影留念。这是沈、抚两市艺术家首次共同走进军营开展拥军活动。两市文联领导和艺术家希望今后能不断增进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贡献。

沈阳市文艺志愿者服务团“送欢乐•到农家” 赴苏家屯区大陈相村开展慰问活动

2月13日下午,市文联副主席王哲年带领市书协、市美协、市民协、市摄协多位文艺志愿者服务团成员前往苏家屯区大陈相村开展慰问活动,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是由沈阳市文联、苏家屯区文联共同组织策划的。艺术家们和当地负责同志在村委会举行了简短的座谈会,苏家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雪峰向艺术家们介绍了近几年苏家屯以及陈相地区关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市文联的艺术家们也希望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契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文艺骨干及老百姓的交流与互动。 艺术家们在当地居民的簇拥下创作了数十幅书画作品。一幅幅大红春联、一张张水墨丹青、一件件精美的剪纸作品,都让老百姓们爱不释手。当市、区文联负责同志将事先制作好的全家福照片和春联送到村民手中的时候,艺术家们俨然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偶像”,他们纷纷与艺术家们合影留念,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活动结束后,艺术家们还参观了当地的花卉基地,并约定适时将会再来陈相采风、创作。 来源:沈阳文艺网 刘金

版权所有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